和年苑,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公众号,传递老年医学的价值和声音
在这里,了解当代老年医学
于细微处见真章,于整合中护夕阳
怀着对老年医学的浓厚兴趣与对提升专业能力的迫切渴望,我有幸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时光荏苒,这段充实而深刻的进修历程即将画上句号,回首望去,它不仅刷新了我对老年医学的认知,更重塑了我作为医者的临床思维模式。
一、准确定位:明确职业定位,提升职业自豪感
我记得康琳主任曾说过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老年科医生不仅要有扎实内科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老年医学相关知识,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不仅仅是疾病,而是老人,一个老人身上往往并存多种疾病,且其表现、治疗和预后与年轻人截然不同”。老年医学是一门关于“整合”与“优化”的艺术,它不强求治愈每一个慢性病,而追求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从而才能实现健康老化。康主任明确给予我们职业进行定位,随着老龄化社会高峰的到来,作为一名老年科医生,我的职业生涯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职业自信心十足。
展开剩余81%二、核心利器:深入理解与实践老年医学三大核心技术
1.老年综合评估(CGA)——洞察老人的“北极星” CGA绝非简单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它是老年医学的灵魂,是制定一切诊疗计划的基石。它从一个多维度的、跨学科的视角全面评估一位老年人,涵盖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 实践体会: 我系统学习了如何使用一系列标准化评估工具,如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的ADL/IADL量表、筛查营养不良的MNA-SF、评估跌倒风险的Morse量表、筛查认知障碍的MMSE/MoCA、评估抑郁的GDS等。起初,我还觉得流程繁琐,但很快,一个个病例让我见证了它的魔力。
· 案例: 一位85岁因“乏力、纳差”入院的老人,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若在普通科室,可能常规查心功能、电解质后便予以对症处理。但在CGA指导下,我们发现她IADL下降明显(无法独自购物做饭),MMSE筛查提示轻度认知障碍,MNA-SF提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且社会支持薄弱(独居)。最终诊断并非单一脏器问题,而是“肌少症、轻度认知障碍、营养不良、社会隔离”共同导致的“老年衰弱”。治疗上,我们不仅调整了内科用药,更关键的是请营养师制定膳食方案、康复师制定抗阻与平衡训练计划、联系社区社工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出院时,老人的精神状态和功能状况明显改善。我深刻体会到,CGA就像一张精准的“导航图”,帮助我们避开“头痛医头”的陷阱,直抵问题的核心——功能维护。
2.老年综合征的管理——应对共同的“敌人” 老年综合征是老年人中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如肌少症、跌倒、痴呆、尿失禁、谵妄、衰弱、压疮等。它们不是独立疾病,却是导致老年人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威胁。
· 实践体会:病房收治的一位60岁老年男性患者,明确要求医生解决他消瘦、乏力问题,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半月板损伤”,看过好多医生,做了一堆检查排除了肿瘤、免疫系统、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等, 但乏力消瘦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入院后详细进行了老年综合评估,发现患者存在肌少症、衰弱、睡眠障碍、焦虑状态诸多的老年综合征问题,给予康复训练、营养支持、针灸疗法、中药等综合干预措施,且康复科医师根据患者半月板撕裂伤病史,制定详细的“分组训练肌群”和“不负重康复训练下肢”的方法,患者乏力症状明显改善,体重已经开始增加,患者非常开心,也非常感激!深切体会管理老年综合征,需要的是“组合拳”,而非“单兵作战”。这种系统性的管理思维,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
3.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汇聚众智的“圆桌会议” MDT是执行CGA和落实干预计划的必然组织形式。团队通常包括老年科医生、护士、药师、康复治疗师(PT/OT)、营养师、心理师、社工等。
· 实践体会: 每周的MDT病例讨论会是我最期待的环节。各专业从自身角度出发,为同一个病人提出问题和建议。药师会梳理用药,指出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不适当用药;康复师评估功能,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营养师提供膳食指导;社工链接社会资源。作为医生,我不再是唯一的决策者,而是团队的协调者和最终诊疗方案的整合者。这种模式确保了干预措施的全面性和可行性,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
三、特色专研:老年肌少症与记忆门诊的深入学习
1.老年肌少症门诊——重塑“力量”的基石 肌少症,这个以往被忽视的“老年病”,如今已成为老年医学领域的热点。在肌少症特色门诊的轮转,让我对其有了全新认识。
· 实践体会: 我掌握了肌少症的诊断流程:采用“AWGS”标准,通过问卷(如SARC-F)初步筛查,对阳性者进一步测量握力、5次起坐测试,并利用协和老年科自主研发的衰弱-肌少症智慧评估与干预系统精确评估肌肉量等一系列评估,明确患者肌少症诊断及分级。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综合干预的“三驾马车”:
· 营养干预: 并非简单“补充蛋白质”,而是精确计算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1.2-1.5g/kg/d),并强调根据个体营养评估结果,制定精准的个体营养方案。
· 抗阻运动: 这是核心。在康复师指导下,如何为不同衰弱程度的老人制定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抗阻训练方案,如使用弹力带、哑铃或器械。
· 原发病管理: 积极控制炎症、改善慢性病等。 看到许多老人在坚持干预3-6个月后,握力增强、行走速度加快、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我真切感受到预防和干预肌少症对于维持老年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
2.老年记忆门诊——守护“记忆”的灯塔 认知障碍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记忆门诊,我学习了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的认知障碍诊疗路径。
· 实践体会: 从详细的病史采集(尤其需要知情者提供信息)、系统的神经心理测验(如mini-Cog、MMSE、MoCA量表等评定),到必要的血液学、影像学(MRI海马容积测量等)检查以进行鉴别诊断,最终筛查出记忆力减退可能的原因,给予明确指导。
·非药物干预: 指导家属进行居家认知刺激、运动锻炼、以及做好安全护理、照护计划等。在这里,医学展现出它最深的人文关怀。我们不仅要医治患者,更要支持和赋能照护者,给予他们理解和希望。
此次进修,对我而言是一次彻底的“洗心革面”。我不仅将老年综合评估(CGA)、老年综合征管理和多学科团队(MDT)协作这三大核心技术内化于心,更在肌少症、记忆障碍等特色亚专科领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各项专题讲座及病例讨论,极大的提升我的临床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
我深刻认识到,老年医学科医生更像是一位“首席架构师”或“乐队指挥”,我们需要具备全局视野,善于整合多方信息和资源,为每一位老人量身定制最适宜的医疗照护方案,其终极目标始终是:维护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尊重个人意愿。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科梁荣珍
本期编辑:彭昭
本期审校:康琳、曲璇
--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其团队--
老年综合征|慢性病管理|长期照料模式构建|多学科团队|院内急性医疗
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协和老年综合评估进阶培训|中国医学论坛报协和老年医学专栏|老年医学速查手册|老年医学临床实践|老年友善医院|远程医疗
发布于:甘肃省通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